均衡康养

森林康养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概况

我国的森林康养在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方面还处于萌芽阶段,还没有形成产业链、没有形成规模。尽管如此,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早已留下了森林康养的文化积淀,这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厚植了文化底蕴。

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古代甲骨文中,一个人倚靠在一棵大树下就是休息的“休”,一株树苗破土而出、发芽生长就是生命的“生”,体现了最原始的森林康养理念。

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《庐山草堂记》中提出,“仰观山,俯听泉,傍睨竹树云石,自辰至酉,应接不暇。俄而物诱气随,外适内和。一宿体宁,再宿心恬,三宿后颓然嗒然,不知其然而然。”

东晋时期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、南北朝谢灵运的《山居赋》以及庾信的《小园赋》等经典作品,都记载了我国古代人们开展森林康养的实践及效果,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森林康养的认识和追求。

森林康养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才起步,自2012年起,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养的概念,组织翻译出版了《森林医学》专著,开始探索建设森林疗养示范区,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陕西等省相继开始关注森林康养这一新业态,推动森林康养迈出了产业化发展的新步伐。

在湖南,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2012年率先建立起了湖南林业康养中心,打造绿色健康产业新品牌,2016年湖南省制定出台了首个省级森林康养规划(湖南省林业厅,2017)。

在四川,2015年以来通过制定出台森林康养的发展意见、基地建设标准、基地评定办法和“十三五”森林康养发展规划,确定了63处森林康养基地,四川省林业厅还于2017年6月发起“森林康养360行动”,倡导市民乐享森林康养。

在贵州,贵州省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契机,持续举办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,2017年的分论坛还专门设立“大生态+森林康养”专题研讨会,探讨贵州如何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创建自己独特的绿色经济新模式,目前,贵州省发布了首批12家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,建立了森林康养基地地方标准。

在陕西,2017年9月成立了陕西省森林文化协会森林康养联盟,协调相关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,搭建森林康养产业平台,传播森林康养文化,加大了陕西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步伐。

此外,2017年11月,中国林场协会成立了森林康养专业委员会,致力于加强森林康养领域的科学研究、教育培训和国内外交流合作,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。

在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同时,部分高校、科研院所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森林康养的科技研究与人才培训。

2015年6月,北京林业大学与农工民主党中央、北京协和医学院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建立了我国首个生态与健康研究院,随后又在校内成立了森林康养研究中心,依托校内外多学科、跨领域研究优势,开展森林康养行业标准制定、决策咨询、教育培训、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实践。

2017年12月,北京林业大学首期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高级研修班开班,面向各省市区林业厅(局)及国内重点国有林管理局、森工(集团)公司等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,加强相关领域的管理人才培训支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。

2016年6月,中国林科院与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、乐清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林科院温州森林康养研究中心,致力于打造集科学研究、产业开发、对外合作、交流展示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驱动研发平台。

此外,在国家林业局支持指导下,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发起,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于2015年底启动了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遴选,已先后三批确定了233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、3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和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。

2017年12月中国(四川)第三届森林康养(冬季)年会发布了“森林康养指数”,康养指数包含温度、湿度、高度、人气度、舒适度、通畅度,用数据诠释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养、娱”的动态信息,推动了森林康养消费大数据建设。

(3)

本文由 广西森林康养协会 作者:姜斛 弟子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关键词:

热评文章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