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,最近被认定为国家级样板,也呈现为国际性生态亮点。
森林康养是世界潮流,也是国家政策。这条路怎么走,此前在决策上有系列问号。其中包括:对于城里的现代人,森林真的宜居吗?
但是,森林康养之路的起点非常明确:从亲人做起。
哪里是你愿意带亲人去康养的地方,哪里就是圣地。
这是真切实在的体验,身体永远不会撒谎。对于会发声的物种,这是最神圣的话语权。
今年元旦一过,我就带着重病已久的家属,来到广西六万大山国有林场,在第一线履行广西森林康养协会的职务,正好赶上山里的冰雪,如换人间。
说起来还是公益,本身并无报酬。
从我协助黄兴华先生筹备广西森林康养协会,工作已持续了两年,在广西跑了不少地方,有很多理性思考,也写了一些文章。
但是,直到这次在森林基地公私兼顾、足不出户,驻扎了近三个月,才有了对康养的切身感悟。
森林康养,是大风向,更是大生意。但这是生态经济,不是市场经济。
所谓市场经济,是无数利欲熏心的人在一起公平竞争,最后达成均衡和高效。
事实上,市场上并不存在真正公平的竞争,因为话语权不均等。
与大众的希望相反:互联网时代的最大机会,在于信息不对称。
江湖好汉,都在建模。无论模式、模板、模范、模样,只要摆出好姿势,就能吸引投资、快速做大、瞬间变现。普通人还都蒙在鼓里,继续收听成功故事和未来趋势,且乐此不疲。
然而,中国的森林,是国有资源,不是用于私人竞争的,更难容社会资本的任意洗牌。
因此,森林康养只能由政府主导、民间配套、各尽所能、各取所需,实现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均衡。
当年遍地开矿,是市场主导。各地政府的地质局,只能看热闹。我父亲是地质界权威,我从小跟着他见过不少好山好水,远胜现在所谓的生态保护区。私人矿主们一来,原生态不复存在。正好赶上我父亲退休,没事就被人接走吃顿好的,再给个红包,回到家就开心得很。他只是在饭桌上看看图纸,告知多少储量、在哪里钻孔、什么角度、什么岩层、什么深度,其余不管,也管不了。
这次国家倡导的森林康养,在业态上只是林改的战术,在生态上却是利民的战略。无论业态生态,只要跟森林资源有关,林业局理当主导。
问题是,怎么主导?
观念是成败的核心。
森林康养,是个老传统,更是个新维度。
观察与思考,只是角度问题,能够借鉴或模仿别人。
认知与体验,却是维度问题,人人各异,皆可创新。
与科技创新不同,森林康养的创新,涉及人的身心修复,必须因人制宜、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。
上医治国,绝不是照方抓药。
在地域民俗各自的唯一性面前,森林康养能够复制的,只有适合现代人的自由观念。
广西森林康养协会的核心观念,是黄兴华会长在十几年森林实践中认定的“均衡康养”。
这套观念的验证,得益于广西林业厅的全力支持,尤其是国有六万林场的实施落地。
一鸣惊人。
首先是因人制宜。
对原住民的保护,是护林和护人的均衡。
只有原住民保留下来的生命文化,才能体现康养基地的唯一性,并以此吸引全球客户。
高速公路或二级公路修进深山,跟他们做贸易、玩淘宝,再把他们变成廉价劳务人员。等到强势植入全新的生活方式,文化根脉便宣告断灭,跟当年鸦片战争引发的后果不谋而同。
人作为高级灵长类,经济是发展文化的手段,而不是相反。任何涉及生命的创新,都离不开虔诚的传承。由天地人构成的广义互联网,毁一发而坏全身。
开展康养,须有能立足世界的人文绝技。即便有钱,也要拿钱砸人,不能砸山。
创造价值、传承文化,终究要靠原住民。他们是原生文化的载体。只有传统变现价值,才是可持续的利益。自主扶贫,不在话下。否则将是一场变相的洗劫,而森林是最后的净土。
原住民当然也包括林场职工、林地向导,尤其是当地民间高人。这些高人平时靠干农活谋生,外面来了贵客,便临时充当民俗杂耍的演员,而真正的康养技艺,被当作封建迷信伪科学,没有舞台。这种落魄的处境,导致年轻人不愿继承那些流传了千万年的文化绝学。
在森林康养的“中外中”策略里,我们将组织瑶医瑶药的传人们做全球巡访,到各国进行文化交流、建立海外基地、形成网络效应,再回来发扬光大。
这次广西六万大山康养基地揭牌,各路嘉宾闻风而动,还有很多同行不请自来,盛况空前。大山里从未见过这么多贵宾,一下子把周边的村子都住满了。黄兴华会长只好安排一批义工提前返回南宁,自己带着另外几十人到玉林市区过夜,第二天再返回。
六万大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的核心区,面积不大,却全面体现了均衡康养观念,既有习字修身、自然教育等现代项目,又有瑶医瑶药、民族养生等传统服务,一切不离修身养性,不离基于城市的客户网络。
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新维度里,所有好事都是别人想不到的。
康养服务的意外惊喜和超常体验,只能来源于原住民的生存智慧。
其中大量的康养绝技,都是发端于天地间的无形科学。那些从实验室里带来的有形科学,在原住民面前反而类似封建迷信伪科学。只有大自然,才会让人类重新认知自己。
城市人群在森林中追求方便舒适,是人的本性,原住民是最好的教练。人们需要抛开所谓的书本知识,解放大脑,切身感知大自然的修复力量。
原住民身心不健康的地方,是康养灾区,而不是康养圣地。
樊吉尤先生在六万林场筹划的农林综合体,将在康养区外围发展生态产品,为康养客户输送本地化增值服务,这又是示范性的创新。
让原住民过上有尊严的现代生活,是开辟森林康养基地的前提。
这便踏上了森林康养的正途。
其次是因时制宜。
天人相应,是康养的基本原理。
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医,都没有采药和制药的体验,更没有自身的经络感应能力,基本功只是背书抄方,让病人自己出门抓药。殊不知:天地间最大的一味药材,就是时间。其次才是方位,再其次才是万物的性味。
时间和生命浑然一体,都是无尽的流逝。无数生命奇观都是昙花一现,各具唯一性,无法再现。任何科学家来了,即便有幸目击,也只能说出最陈旧的那一句:科学暂时无法解释。
你解释了又能怎样?在生命面前,只能顺应自然、利用自然,而不是对抗自然、战胜自然,这才是生命自由。
代言科学谁都会,身心健康有点难。充分享受时间上的重要时点,是生命自由的重要组成。
今天的科学代表方便,明天的科学代表正确,后天的科学代表真理。等后天变成今天,又只能代表方便。就这么哄着人快速向前奔跑,如今都累了。
现代科学不仅无法避免流感,反而使换颗牙的成本增加了千百倍,还真应验了咱当年的誓言:为科学献身。
时间不等人,更不等科学。森林康养恰逢其时,天人相助。
这次在广西,人算不如天算,在恰当的时点结盟了李小艺老师等几位世外高人。他们玩不惯世俗的游戏,但彼此都很包容。只要有兼济天下的心愿,就是幸运的必然。不早不晚。
在生命自由上,人人平等,大伙都是时间的宠儿,五个月便让六万大山名闻天下。
把生命和时间等同看待,传统的生存智慧,永远代表正确。只因它是时间的沉淀。
中国古代文化,只有八个字:治病救人、繁衍生息。
后来上升到理论,只有阴阳五行天干地支,对于现代人太抽象。
落实在实践上,就是二十四节气。在中国,节气具备最广泛的群众基础,与人的生命、生存、生活息息相关,具体而具象。
森林中的节气养生,只需平躺,让天地交司之气穿过放松的身体,达到重启。可谓大道至简。
节气是天地万物生长的时钟,错过交司时刻,生命损失远远大于错过手表时间而上班迟到。
今年我们将建成二十四个广西森林康养基地,对接全国二十四个流转中心,根据东西南北客户的体质不同,以节气分别对应,实现循环式节气康养,由客户自选线路套餐。
生命自由,至少有三个维度:长度即为寿命,宽度即为精神领域,深度即为时间的自由。
森林康养,借助的是天地之气、自然之力,任何实验室里出来的数据,都只是宣传手段和心理工具。
我们已建立基于时空的中医体质数据库,便于开展远程康养,直达千家万户。这是客户培育、集散、输送的保障体系。
思维不是思路,互联网思维只能是新维度下的生态创新,而不是照搬现有的业态案例。
一旦客户进山,享受森林康养,放松住下便是,把自己交给天地父母,享受自然修复。
成功的个体案例,在广西林区比比皆是。
然后是因地制宜。
以西南民族斋化工艺为主线的森林康养体系,吸引了六个国家的来宾,请教时空康养的解决方案。
国内的合作意向,暂时还无法预计,局限于旅游和地产的业态思维,沟通艰难。
揭牌当天,由国家林业局领导参加的峰会论坛,共有四位嘉宾发言,除了我和李小艺老师,另两位专家是来教大家搞旅游地产的,这很遗憾。
人们连不足三千年的儒释道都要恭敬,不该对流传千万年的养生保命绝技视而不见,还指手画脚。
各地都有投资数亿的荒芜庄园、烂尾项目,至今还在森林康养中大谈旅游开发,可谓隔行如隔山。
大流量的旅游是反生态的,短期的集中破坏,需要长期修复。
即便不顾生态保护,旅游是短期热闹的观光外求,康养是长期安静的修身内求,并无直接关系。
莫说在互联网时代,就算在古代,一个高人的山林,便是一个客户网络,无需担心效益。
不少民宿热点和文化村落,都起源于个别落魄文人或小资情侣,跟大资本、大开发无关。
告别招商引资,以互联网口碑实现呼朋引类,才会生成森林康养的空间氛围。
城里人进山,常带着防蚊水或杀虫喷雾剂,当他们看到康养师空间斋化的方法,就很快学会了驱虫避蚊。
山水不言,有仙则名。关键要看有多少高人来安放情怀、构建安顿之所。
广西六万林场的示范意义在于:有政府的主导,很容易把天下仁人志士感召过来,再支持他们人以群分,开辟多元化的康养乐国。零成本自生发,才叫生态。
青山绿水早已竣工,都是老天的杰作,无需人工改造。那些只会大兴土木搞建设的,都是森林里的害虫。康养基地不是游乐场,就是满林子跑高铁也没用。
我们的方针是广西一盘棋,整体在全国落地,让广西成为世上最大的度假村。然后全国做候鸟套餐,全球落地。
单点单线,那是大业态,在森林中谁也玩不起。
广西森林康养协会直属林业厅管理,它不是开发商,只是强化部分政府职能,实施服务。
通过海选和招募,依托城市的茶舍、酒楼、诊所、书院、健身房、瑜伽馆,形成客户集散网络。途经农家乐、民俗村、名胜地,最后实现森林康养的安静落地。这是一个完整的客户生发体系。
有很多康养之门的把手,能把城市客户体系零成本嫁接出来,比如连锁式或规模化的身心教育机构,很适合在森林中建立封闭基地。
生态包括各种业态,不限三百六十行。好的生态,是多元共生、多维均衡。
宏观上沉迷于业态,难免恶性竞争,最后两头都是绝路:流量小则生意死光,流量大则生态毁灭。
在生态思维上:守中才是华夏文明的根本,均衡才是宇宙自然的秩序。
因此,六万大山示范基地是多圈层设计,从玉林市区医院,到城乡结合部的养老基地,再到六万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休闲体验区、森林社区、康复中心、森林浴场,直到核心区的康养庄园,圈层分明、不偏不倚、自动分流客户,实现国有资源的均衡共享。
对养老基地,我们有大量前期调研。意外发现:全世界的高端养老中心,似乎都在模仿北京的秦城监狱,二十四小时监护,什么都有,只是没有自由。把养老变成了等死。
六万大山康养基地的养老模型,采用黄兴华先生研发的锚积分机制,让中老年人在工作和游戏中赚取积分、换得服务,随时激发生命活力,起锚扬帆。这也兑现了互联网思维的免费精神,尤合中国老人的口味。
能够进山享受高端康养的老人,大都有一技之长。理应为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。
我生在山东农村的大家族,仲氏是儒家第二尊姓,祖先仲子路延续的威严家风,使老人们饱受尊重,都很长寿。我奶奶活了106岁,一辈子只知道干活,是全家族的义工,她不懂修身养性,相反,脾气还挺大,从不压抑自己,谁也不敢惹她。
宏观而言:轻松扮演重要角色,是最大的长寿机制。
基于尊重和倚重,森林康养赚的不是客户兜里的钱,赚的是客户。一辈子互助互利,别无替代。这才是互联网思维,天地人安稳有序。
来了不走,就是零流量。住下来还吸引别人进来,就是负流量,这才叫可持续发展。
有了康养体系的大生态,万物生长靠太阳,有没有流量都有利益。
这个太阳,就是古老的生命文化,让人安顿下来,获取生命自由。
命比钱贵,谁都懂。一辈子太短,关键在于均衡高效的回归路径。
森林康养是回归自然,享受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、神助。这个神,是囊括全部无形科学和有形科学的自然机制,不为人知,却运行万物。
康养之旅,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的自救。否则,人类将靠植入芯片来维持所谓的进化和身心健康,那也无法留守由人工智能辖制的大城市。
大业态和大城市,形成了大竞争,后果是身心的灾难。
大生态和大自然,带来了大健康,前景是持续的安乐。
实现文化寻根、唤醒本源记忆,远远不是旅游和地产的诉求,恰恰却是森林康养的最大捷径。不在一个维度。
就中国而言,森林康养是一次没有代价的爱民运动,更是一场没有伤亡的爱国战争。
帝王将相,尚无先例。
丰功伟业,还看今朝。
本文由 广西森林康养协会 作者:奣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